国产大片黄在线播放,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,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,美女福利视频一区

馮永連:茅草屋里帶班的沙地老師

發(fā)布日期:2010-09-07 08:43 訪問次數(shù):

  馮永連,圍墾教育工作先行者,原蕭山縣前進公社中心學校首任校長,現(xiàn)任新灣街道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書記。

  1976年,蕭山三號圍墾大地上,前進公社成立了。同年,24歲的馮永連從蕭山湘湖師范畢業(yè),經教育局分配到前進公社分管教育工作。

  

  從茅草房到現(xiàn)代化校舍

  1976年10月至12月,有三個村的村民分遷到前進公社。為保證孩子讀書,大隊靠遷戶補貼的幾百元錢建造校舍,招聘老師,開展教育工作。馮永連說,當時建的都是草舍,屋里掛塊黑板,放幾枝粉筆,就算教室了。

  上世紀80年代,村、鎮(zhèn)、公社開始翻建住房,草屋變成了磚石砌成的平房。1988年,四個村的草屋小學被拆掉,統(tǒng)一成立中心小學,擁有一幢1400多平方米的三層教學樓,成為當時圍墾大地上最顯眼的建筑。

  10年后,家家戶戶都在平房上翻層加蓋,成了三層、四層樓。1997年,前進公社變成了前進鄉(xiāng),考慮到適齡兒童的增加,政府新建了5層高的教學樓作為新初中的校舍。

  初中搬到新址后,原有的校舍、場地轉給了中心小學,政府又花費100多萬元將校舍和場地擴大,然后撤并了三所村辦小學,規(guī)模辦學走在了蕭山前列。

  “又過了10多年,樓房變成了小洋房。”馮永連感慨說:“中小學校園綠化面積變大了,運動場地塑膠化,校內道路都澆上了混凝土。”學校從最初的茅草屋變?yōu)楝F(xiàn)代化建筑,馮永連感到很欣慰,教學硬件設施越來越好,為提高教育質量打下了基礎。

  教師隊伍逐步穩(wěn)定壯大

  前進公社剛建立時,馮永連和一位湘湖師范的同學來報到,當時全公社就他們兩名公辦教師。

  由于圍墾地處偏僻,生活環(huán)境差,交通不方便,年輕人在這里連對象都難找到。3年后,馮永連的同學調走了。

  因為很難分到公辦教師,教師數(shù)量太少,村里就在各大隊有文化基礎的年輕人中進行統(tǒng)一考試,擇優(yōu)錄用。

  從1980年開始,每年都有一兩名師范畢業(yè)生分配或民轉公調入圍墾地區(qū)。但由于生活環(huán)境差,離家遠,教師隊伍很不穩(wěn)定。

  為穩(wěn)定教師隊伍,圍墾教育部門從本地實際出發(fā),鼓勵初中畢業(yè)生報考師范中專,本地讀高中的學生報考師范大專或本科。同時,要求在職代課教師參加大專或本科函授。

  經過10年左右的努力,到1996年,前進小學實現(xiàn)了教師公辦化,學校召開了慶賀大會,馮永連也參加了。

  馮永連說,當時小學有36位公辦教師,其中民辦轉公辦的老師有10多名,師范畢業(yè)分配來的老師也有10多人,這支隊伍目前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。

  教育普及率跟上蕭山教育步伐

  移民初期,孩子是最難管的。

  “因為那時候是草舍,學生不想上課,就在旁邊的草墻扒個洞鉆出去。”馮永連說,孩子天性愛玩,經常老師一不注意,教室就多了幾個“通風口”。出于這個原因,每到暑假,學校都要對草舍的洞進行整修。

  在馮永連看來,孩子扒洞出去玩不是什么大事,他擔心的是出去了就不再回來上學。

  剛遷戶時,移民受當時讀書無用論的影響,加上圍墾土地多,家長忙于種地沒時間管孩子,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難以達到上級教育部門的要求。

  “當時,小學生有10—20%的流失率。老師只能一戶一戶去跑,做家長的思想工作,勸孩子回來上課。”馮永連說,特別是在開學前兩周,他都會上門去做工作。這樣一抓幾年,終于在1984年實現(xiàn)了普及小學教育的目標。

  小學生鞏固了,初中生的流失開始顯現(xiàn)。十幾歲的孩子,念過小學認得一些字,也可以干農活了,不少人沒去上學,初中教育普及工作遇到了難題。

  “當時社辦企業(yè)興起來了,有的學生托人到企業(yè)里工作,有的直接到生產隊干農活。”馮永連說,面對這種情況,學校領導和老師還是一戶一戶去和家長、孩子談,收到了一定效果。

  上世紀90代中期,人們對孩子讀書的觀念有所轉變,不讀初中的孩子基本沒有了,初二、初三的流生也得到有效遏制。1996年,圍墾地區(qū)順利通過了普及初中教育的驗收工作。

  幾十年來,馮永連目睹了圍墾教育在硬件和軟件方面發(fā)生的巨大變化:從剛遷戶時的草房校舍到目前寬敞明亮的現(xiàn)代化標準教育用房;從村村辦學到現(xiàn)在的規(guī)模辦學;適齡兒童從流生多到盡早普及,教育質量穩(wěn)步上升;教師隊伍從基本沒有公辦到目前基本實現(xiàn)公辦化。

  他說:“經過沙地人幾十年的努力拼搏,圍墾教育不斷發(fā)展,除了硬件設施越來越好,教學質量上也不落人后,跟上了蕭山現(xiàn)代化教育的步伐。”(鄭文靜 陳劍鋒 文/攝)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